构建绿色肥料体系促化肥用量零增长目标实现
为了减少化肥使用量,我国早已采取行动,如实施测土配方项目、缓控释肥、有机肥的推广等。专家觉得,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绿色肥料体系,加快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的目标。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化肥使用量达5995.9万吨,同比增长1.4%。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陈新平教授介绍说,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单位耕地每年化肥用量平均为每公顷439公斤,远高于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更重要的是,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
农业部今年3月份发布的《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将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措施,也是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陈新平教授强调,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及大城市郊区化肥超量和我国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化肥超量、减肥潜力很大等已形成共识,在这些区域和作物上实现减肥是可行的。
(图片说明:1978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化肥用量变化(单位:万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强调,我国肥料用量已接近高峰,拐点马上就要来临,未来我国肥料研究的重点应是怎么样提高效率和利用率,而不是继续大幅度提升施肥水平。未来20年内,我国肥料产业应实施质量替代数量战略,在不增加或者少量增加化肥用量的前提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赵秉强介绍说,欧盟、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化肥使用量也都经历了先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后保持稳中有降或持续下降的过程。这得益于上述地区在化肥使用上采取的绿色行动,如美国通过加强精准施肥技术探讨研究、施肥装备智能化、发展保护性农业技术,作物营养协会向农民推荐施肥方案,对实行养分最佳管理的农户进行补贴以及施肥管理法制化等;欧盟通过建立肥料限量投入指标、养分投入因区管理。实施种养一体化、加强磷钾肥的有机替代,施肥装备精准化以及管理法制化等;日本提出“环境保全型农业”,出台《土壤污染防止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家畜排泄法》、《肥料管理法》和《持续农业法》等,推广土壤改良技术、化肥及农药减量技术。
(图片说明:河北省永清大耕源肥业有限公司工人查看经过二次发酵的有机肥料。)
事实上,为减少化肥使用量,我国在已经采取行动,如测土配方项目。我国早在2005年就启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农业部2013年发布的《中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报告》显示,小麦、水稻和玉米肥料利用率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之后又开始回升,截至报告发年份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3%、24%、42%,比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之前提高了5、12和10个百分点。
赵秉强表示,我们大家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构建我国绿色肥料体系。首先要实现化肥产品绿色化、高效化,实现化学肥料增效减量;其次是构建种养一体化观念,实现化肥有机肥替代减量;再次是普及精准施肥技术,施肥机械化智能化,实现肥料精准投入;最后是管理法制化,在施肥投入管理上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通过建立科学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环保新技术。
实现化肥增效减量的主要途径是促进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而近年来我国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缓控释肥、水溶性肥料、增值肥料等新型肥料满足了绿色环保、安全高效的需求。以增值肥料为例,肥料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加入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天然活性物质所生产的肥料改性增效产品。海藻酸类、腐植酸类和氨基酸类等增效剂都是天然物质或是植物源的,能大大的提升肥料肥利用率,且环保安全。
中国腐殖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介绍说,腐植酸本身就具有的生物活性,可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发育,提高植物对钾素及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满足多种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钾素的需求,而且其肥料利用率相比普通钾肥提高30%以上。通过腐植酸工业品集成大中微特化学元素,创立“腐植酸+”肥料产品多样化的安全生产体系,有利于“腐植酸--土壤--肥料--产出”之间的良性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广东拉多美化肥有限公司总裁杨进昌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首届腐殖酸钾肥复合肥高峰论坛上表示,随着腐植酸产品向复合化、水溶化的发展,农民应用腐植酸也慢慢变得简便,腐植酸大规模农用的时代已经来临。
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仅仅只是产品优化升级,还有施肥技术精准化、农业有机质充分的利用、耕地质量的提升以及施肥管理的法制化等。目前国内科研机构、企业在化肥每个环节上进行的探索、创新,都为我国实现化肥使用零增长提供了可能。总之,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我们已在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