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00余公里探访春耕时节钾肥供应——从浩瀚盐田到广袤农田
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供应至关重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化肥等农资生产、储运调控。
钾,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元素,能有效促进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曾经,由于原料缺乏,我国钾肥供应完全依赖进口。青海省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的开发,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钾肥工业原料短缺的问题。如今,我国钾肥自给率约50%,形成了从原料供给、钾肥生产、销售流通到科学施用的完整链条。
眼下正值春耕季,也是施肥关键期。本报记者跨越2000余公里,在青海、河南等地深入一线,探访钾肥保供情况。
察尔汗盐湖浩浩碧波,卤水中闪现的盐花晶莹剔透。盐湖中,一艘艘采盐船缓缓游弋。伴随着发动机的嗡嗡响声,清澈的卤水经过采集处理后,由管道直接输送到采收车间。
察尔汗盐湖拥有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其中钾储量占全国可开采储量的60%以上。去年,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钾肥580万吨,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广袤农田,春耕正忙。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积极稳妥推动2023年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化肥的稳定生产,是保供稳价的基础和前提。
“以前,全厂开足马力干一天,最多生产几百吨钾肥。现在只需动动手指点击鼠标,一条生产线就能生产六七千吨!”盐湖公司钾肥分公司生产一车间主任丁启军黝黑的脸庞与亮白的钾肥对比鲜明,他笑着说,在智能化车间,钾肥生产基本实现全自动化操作,“经过蒸发浓缩、提纯、结晶、干燥等流程,钾肥的主要成分——氯化钾,就从卤水中提取出来。随技术的完善,生产的全部过程实现了‘细嚼慢咽’,氯化钾含量由不足90%提高到了98%。”
走进钾肥生产车间,各条数字化生产线颇为忙碌。“我们通过固液转化、老卤循环、贫富兼采等技术,不仅提高了钾的提取率,而且把卤水中的伴生资源‘吃干榨净’,最后的尾卤又通过溶解转化工艺回到盐田,实现资源梯级开发。”盐湖公司生产技术部副部长马国华说,“创新,让钾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的提高,相当于再造几个察尔汗盐湖,我们保障钾肥供应的底气慢慢地加强。”
移步钾肥干包车间,一袋袋打包好的钾肥原料整齐码放成小山,正待装车。销售分公司副总经理宋先民介绍:“我们联合青藏铁路公司,开通发往河南、湖北、四川等地的钾肥专列,用最短的时间,把青藏高原的钾肥原料送到下游厂家,送往田间地头。”
上午9点,随着汽笛声响起,列车缓缓停靠在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新乡基地厂区。25个深蓝色集装箱,满载1500吨钾肥原料,等待卸货。
河南省新乡市,重要的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和种子基地。春耕用肥关键期,心连心公司10条生产线做足生产准备。
叉车搬运、投料计量、熔融制浆……经过12道环节,来自青海盐湖的钾肥原料将与这里的尿素、磷肥等充分融合,以“复合肥”的身份完成蝶变。
“散装仓投料作业、全自动缝包装备、产品信息自动录入……每道生产工序都进行了升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走进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公司负责人刘兴旭和记者说,“眼下,日产量可达5500吨。”
在物流调度中心,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调度情况。“我们利用统一物流平台,充分吸纳社会运力资源,提高发运能力。目前仅新乡基地日平均成品提货车辆就达300辆以上,峰值可满足450辆以上车辆周转。同时,实施机械化、自动化24小时无人装车模式。”刘兴旭介绍。
2015年起,我国持续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生产向绿,农业生产方式升级。对于化肥生产企业来说,怎么样应对市场变化?刘兴旭表示,减量增效倒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更加精细。
农作物不太会说话,但每一种作物都有自己的“个性”。为了摸清各种作物的“脾气”,刘兴旭和同事们没少下功夫,“针对不一样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我们在传统复合肥的基础上,创新利用腐植酸、乳酸菌,研制200多个生产配方,破解了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减肥增效又长效。”
不同土壤也需要不一样的施肥方案。心连心公司在各地建设122个服务中心,制订施肥方案105个。“目前,‘一区一作一肥一技’农业服务模式不断成熟,线上APP也把农业专家和农户紧密连在一起。科学、绿色、高效,大家‘多向奔赴’同一个目标,这感觉真好!”刘兴旭说。
新乡市新乡县农资总公司七里营服务点负责人张凤标忙招呼人装车上路:“现在正是小麦追肥关键期,施好、施足肥料,对小麦拔节很重要。”
干农资20多年,张凤标的服务范围覆盖七里营镇周围上千农户,年销售化肥300多吨。“当好化肥厂和农户的中间人,离不开经验和默契。摸准土情、苗情,才能精准配送化肥,这是经验;和农民简单聊几句,就能明白他们需求,这是默契。”
“不光咨询买化肥、种植问题,还打听农产品销路,大家都通过微信交流。”于尚奇今年34岁,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子承父业搞化肥经销。在经营方式上,“新农人”有自己的思考:“按照不同的村子,我们帮化肥生产厂商、农技人员还有种植大户建了微信群,有啥问题随时沟通。去年开始,我还尝试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作品,介绍化肥产品,普及小麦、花生等作物的常见病虫害问题,最高浏览量达到23万!”
新乡市供销社依托全系统256家庄稼医院、117个专业合作社、3000余个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农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打通化肥供应“最后一公里”。截至今年2月底,全系统销售肥料10.08万余吨,其中近1/3销往交通不便地区。
“今年我们将继续强化服务、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田间管理,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新乡市市长魏建平说。
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大许寨镇,连片的麦苗,宛如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田埂间机器轰鸣,除草、施肥、灌溉,一派繁忙。
一大早,大许寨镇农技推广站站长杨金廷就来到王楼村种植大户王永忠的田里。蹲下身查看,杨金廷发现麦秆不够结实,容易弯折,扭头叮嘱:“麦苗缺水缺肥,抓紧浇灌、补点钾。”
“好嘞!”王永忠走到电井旁,将含有硫酸钾的水溶肥混入水肥一体喷灌机中,插卡后,只听“嘀”的一声,水肥混合液从机井里汩汩流出,顺着地埋管流向各个浇灌带,均匀渗入小麦根系土壤。
太康县,耕地面积189万亩,2022年粮食产量达27.8亿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推进水肥一体化。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种田,太康县农业农村局土壤肥料工作站担起技术指导、测土施肥等工作。
“2022年,我们共采集分析化验土样1500多个,取得化验数据1.8万项次。”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王怡说。根据化验结果,土壤肥料工作站为农户精准制定肥料配方,在优化氮磷钾配比基础上,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提出有机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方案。
测土配方精准施肥,农田才能吃上“定制营养餐”。近年来,我国化肥使用量显著减少、利用率显著提升,2022年,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41.3%,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在90%以上。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肥料科科长王晓琳介绍,从2005年开始,全省各级土壤肥料站、农技站在省内六大土壤区累计开展测土近5400万亩次。此外,农业农村部门还引导化肥生产、销售企业建立了专业方面技术队伍。2017年至2022年,河南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同时亩均化肥施用量下降了12.8%。
“提高化肥特别是钾肥的利用率,需要各方一起努力。”王晓琳介绍,化肥生产企业创新生产缓释肥等易吸收、不易流失的新品种,农技人员引导农民测土配方施肥并定期调整,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广泛采用施肥机、水肥一体喷灌机等新农机,“都大幅度的提升了化肥的使用效率”。
“以前栽种红薯苗,通常都是大水漫灌,用水量、用肥量都很大,成本高不说,还易引起土壤板结。”大许寨镇贾千楼村种粮大户马帅说,如今,地里用上地膜覆盖栽培、水肥一体化浇灌技术,“亩均可节水30%、节肥20%,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作物品质和产量都上来了。”
眼下,正是冬小麦起身、拔节关键期。钾肥自浩浩盐田而来,到达广袤农田,科学施用下,帮助一棵棵麦苗“挺直腰杆”,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记者 贾丰丰、毕京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