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怎么养殖方法
蚯蚓养殖是一种越来越受关注的农业业态,也是一项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农业项目。蚯蚓不但可以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和鱼饵,还可以帮助改善土壤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本文将介绍蚯蚓养殖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希望能给即将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士一些参考和帮助。
选择合适的蚯蚓品种是养殖的第一步。通常选择品种为红蚯蚓,因为红蚯蚓生长快、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等优点。在选购时,可以选择具有活力、体形饱满的蚯蚓。
蚯蚓的繁殖主要通过分蘖繁殖和交配繁殖。分蘖繁殖是指通过蚯蚓的长身上的蘖分裂出新的个体,然后将其分离种植。交配繁殖是指让不同个体的蚯蚓交配产卵,孵出新蚯蚓。在繁殖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提供充足的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
蚯蚓养殖场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场地选择、设施建造和管理等方面。首先要选择适合养殖的场地,通常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其次,需要建造适宜的蚯蚓养殖设施,如蚯蚓床、蚯蚓池等。设施建造和管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保蚯蚓养殖环境的温湿度、通风条件和食物供应等。
同时,还要关注养殖场的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治。定期清理蚯蚓床和蚯蚓池,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注意蚯蚓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及时处理蚯蚓的病害问题,保证养殖场的稳定和正常运营。
蚯蚓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饲料的选择和喂养的方法。蚯蚓的主要食物是有机废弃物和腐熟的有机物质,如蔬菜渣、果皮、厨余垃圾等。在饲料的选择上,要注意不要喂养含有毒物质和化学农药的废弃物,以免对蚯蚓产生伤害。
蚯蚓的喂养方法可以采用手工喂养和自动喂养两种方式。手工喂养是指人工将饲料投放到蚯蚓床中,适合小规模养殖。自动喂养是指使用自动化设备,如自动投料机,定时定量地给蚯蚓投放饲料,适合大规模养殖。
蚯蚓的收获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从蚯蚓床中取出蚯蚓,另一种是通过筛网将蚯蚓和有机肥料分离。在收获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对蚯蚓造成伤害。收获的蚯蚓可以用于供应市场,也可以用作鱼饵和养殖的有机肥料。
蚯蚓的利用价值很高,可以用作有机肥料改善土壤质量、调节土壤酸碱性和保持土壤水分。同时,蚯蚓还可以用作鱼饵吸引鱼类,被广泛应用于渔业养殖。通过合理利用蚯蚓资源,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蚯蚓养殖作为一项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农业项目,需要进行科学的经营和管理。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确保养殖的蚯蚓能够及时销售。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和经营策略,控制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经营过程中,要加强对市场和技术的学习,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提高养殖水平和竞争力。同时,要注意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交流,争取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形象。
综上所述,蚯蚓养殖是一项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农业项目,不仅能够给大家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和鱼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土壤质量和农田生态环境。通过科学的选购和繁殖、建设养殖场、饲养管理、收获利用等步骤,可以实现蚯蚓养殖的有效运营和经济效益。
生态养殖包括耕地养殖、林地养殖和沟槽养殖;立体养殖包括多层水泥架养殖、重叠式养殖箱养殖、缸养、百叶箱养殖、尼龙网床架养殖;大棚养殖分为温室养殖和日光温室养殖。其中耕地养殖和大棚养殖可以同时种植粮食、蔬菜、果树等农作物,一举两得;立体养殖可以获得更多的蚯蚓;大棚养殖繁殖速度快;生态养殖和大棚养殖成本低,各有优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养殖目的进行选择养殖方法。
一般保持养殖箱、沟的深度为30-50厘米,不宜太深。宽度不限,长度不限,以排灌方便的场地为宜,保持填充物潮湿,禁止积水。可以填埋腐熟的牛粪、猪粪等圈肥,也可以施用腐烂的树叶、林中土,表层也可以覆盖一层田园土。
蚯蚓的品种很多,但是要根据饲养的目的进行选择,比如垂钓的人喜欢细小的蚯蚓,如果蚯蚓太粗就不行。一般的蚯蚓价格在3-15元之间,1平方米放养2-3斤,一亩地一般饲养蚯蚓的地方只要半亩地,可以放养700-900斤。放养的蚯蚓数量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有机质消耗太快,蚯蚓快速繁殖以后就会逃跑。
投喂的饲料必须是经过腐熟的树叶、青草、水果、菜叶、厨房下脚料、圈肥等,为了加快发酵速度,可以添加尿素、em菌等进行快速发酵以后,再添加鱼粉和骨粉等进行投喂。投喂的次数越多,蚯蚓生长繁殖得越快。
喂养的饵料以少量多次为宜,一般在15天左右进行清理一次残留的饵料,不能长期堆积,但也不能一次性间高残留的饵料全部清理干净,好让蚯蚓能够找到自己的洞穴,否则也会引起蚯蚓逃逸现象发生。
蚯蚓对于温度、湿度和光照敏感,要求十分严格。蚯蚓喜欢温暖、湿润、阴凉的环境,养殖场地需要进行必要的遮阴,每天最多只需要2-3小时的光照。蚯蚓在20-30℃ 环境下生长良好,在高温季节可以覆盖一层秸秆,降低温度和增加湿度;低温季节覆盖地膜、草帘、拱棚等增加温度;春、夏、秋季节需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以不积水为限度最好。如果表层出现变白现象,就需要喷水或者浇水,确保蚯蚓正常生长和取食。
室内养殖的一般采用强光驱赶法,蚯蚓就会聚集到饲养床下层,或者筛网下层的容器内。在野外一般采用食物诱集法,放入腐烂的水果,2-3天以后,蚯蚓就会聚集在水果里。
蚯蚓是有益的土壤生物,不仅可以作为垃圾场和堆肥堆的有效分解器和肥料,还可以用于钓鱼和宠物食品。下面是在家里养殖蚯蚓的步骤:
1. 准备好蚯蚓养殖容器:你可以购买专门的蚯蚓养殖箱,也可以自己制作一个木盒子,然后在其中钻孔。
2. 准备好底材:将基质底材制成大块,插在钻好的孔中,这样蚯蚓就有一个住所。
3. 添加腐熟有机物质:将厨余、果皮、落叶等蚯蚓喜欢食用的有机物作为蚯蚓的食物,并将它们置于基质上方。
4. 维持适宜的环境:蚯蚓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室内温度保持在15~25度,湿度保持在70%左右,通风口要根据蚯蚓的数量和养殖箱的大小进行适当调整。
5. 定期给蚯蚓添加食物:每1~2周向蚯蚓添加新的食物,并且保持基质湿度,以便蚯蚓能够呼吸和消化食物。
6. 定期收获蚯蚓:蚯蚓繁殖能力强,约2~3个月后就可开始收获,可以通过挖掘、筛网或者饵钩等方式获得。
2. 不要将肉类或脂肪食物添加到蚯蚓的食物中,这样它们会造成恶臭和死亡;
蚯蚓养殖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生态养殖方式,可以用于处理有机废物、生产蚯蚓粪肥和收获蚯蚓作为鱼饵或药用原料。
1. 选择合适的蚯蚓品种:养殖蚯蚓时,最好选择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的品种,如红蚯蚓(Lumbricus rubellus)或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
2. 准备养殖场地:选择一个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避风向阳的地方作为养殖场地。场地可以是室内或室外,但需保证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
3. 准备养殖床:养殖床是蚯蚓生活的地方,通常由有机物质(如牛粪、猪粪、秸秆等)、园土和适量的水分混合而成。保持养殖床的厚度在20-30厘米左右。
4. 种蚓投放:将挑选好的蚯蚓种放入养殖床中。注意保持养殖床的适当湿度,通常在60-70%左右。
5. 饲料投放:定期向养殖床投放适量的有机废物,如蔬菜残渣、水果皮、厨房残渣等。保持饲料的新鲜和清洁,以防止病害的发生。
6. 管理与观察:定期观察蚯蚓的生长情况,确保养殖床的湿度、温度和通风良好。同时,注意防止天敌和病原菌的侵入。
7. 蚯蚓粪肥收集:定期收集养殖床上的蚯蚓粪肥,可以用作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8. 收获与利用:养殖一定时间后,可以将蚯蚓收获用于鱼饵、药用原料等。收获时,可以使用手或专用的蚯蚓捕捉工具,尽量避免伤害蚯蚓。
1、冬天养蚯蚓需要砍掉蚓床周围的所有荫蔽物,让太阳从早到晚都能晒到蚓床上,秋天遗留下来的床料不再减薄,以逐次加料来增加床的厚度,加料前老床土铲到中央1条,形成长圆锥形,两边加入没有发酵的生料,然后采取逐次加水的方式让其缓慢发酵。
2、等待7天后,再覆到中央老床土上,蚯蚓开始取食新料后进行打平,等新料取食一半后又如上述的方法加1次新料,晴天10点后把覆盖物减到较薄程度,让太阳能晒到料床上,然后下午4点后再盖上。
3、期间覆盖物要求下层是10cm厚的松散稻草或野草,上面需要用草帘或草袋压紧,再盖薄膜,洒水的时候,需要晴天中午用喷雾器直接喷到料床上,并要保持覆盖的稻草干燥,提取蚯蚓的时候,需要晴天取室外床,雨天取室内床。
4、虽然冬天的时候蚯蚓长得比较慢,却因后备蚯蚓群多,也不会影响冬季成蚯蚓的提取量,到了春天天气转暖的时候,再拆堆进行养殖。
5、冬天需要做好保温措施,许多蚯蚓养殖户,会在蚯蚓养殖床上平铺一层薄膜,虽然蚯蚓养殖床温度晴天要比较高气温高8-10℃,但凌晨气温很低的时候,蚯蚓养殖床上只比外界高1-2℃,室内养殖的时候,需要将门窗堵严,以防散温,还可采用火炉、火墙或取暖器等增温设施。
家里开始养鸡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好适合鸡类生活的饲养场所。
饲养场所要选择在安静、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噪音和气味的干扰。同时,场所的温度也需要适宜,不宜过热或过冷,以保证鸡类的生长和产蛋。
养鸡场所的空间大小要根据养殖的规模来确定,要确保每只鸡都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同时,要搭建好合适的鸡窝和鸡舍,以提供给鸡类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
饲料是鸡类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好合适的饲料对于家里养鸡非常关键。
一般而言,鸡类主要吃谷物、豆类和鱼虾等饲料。可以根据鸡类的不同生长阶段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对于幼鸡,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一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以促进其健康成长。而对于成鸡,可以选择一些含有适量纤维和脂肪的饲料,以帮助其产蛋和保持体力。
另外,在饲养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不要过量或过少。鸡类的饥饿感和过饱感都会影响其生长和产蛋。
鸡类的饮水管理同样非常重要,确保鸡类有足够的清洁饮用水对于保持其健康非常关键。
家里养鸡可以选择自动饮水设备,这样能够保证饮水量的稳定和卫生。定期清洗和更换饮水器材,确保饮水的干净和杂质的去除。
另外,饮水的温度也需要适宜,避免过热或过冷。鸡类对于水温的要求比较敏感,太冷或太热的水可能会影响它们的摄水量和消化吸收。
定期清理鸡舍的粪便和垃圾,确保鸡类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可以选择使用环保、无毒的消毒剂,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首先,定期给鸡类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鸡只。同时,合理饲喂,提高鸡类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其次,要做好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保证没有垃圾和污水滞留,以避免病原微生物滋生和传播。加强饲养场所的通风和消毒工作,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家里养鸡方法需要综合考虑饲养场所、饲料选择、饮水管理、鸡舍清洁和防病措施等因素。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保障鸡类的健康生长和高产蛋。
希望本篇文章对于计划在家里养鸡的朋友们有所帮助,祝愿你的养鸡之路顺利且充满收获!
1场地选择,人工养殖蚯蚓对于环境、气候、土质等各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而且养殖蚯蚓的方法简单、管理方便。如果是农民少量养殖的话,可以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院落里、旧木箱、砖池、育苗温床等等都是可以用来养殖的。如果是专业养殖蚯蚓的话,能够使用蔬菜田、果园、苗圃等地,不过最好的方法还是利用大棚来养殖。(是冷棚,不是北方温室大棚,温室大棚造价太高了)
2品种选择,这是关乎养殖成败的关键因素,我们要根据地区、需求、以及自身条件来选择最合适的品种蚯蚓。一般我们要考虑选择的品种容易养殖,容易繁殖,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也可以去看看当地其他养殖户都是养的什么品种,多跟同行交流交流。
①箱养法:箱养法,顾名思义当然是用箱子一类的东西来养殖蚯蚓,比如可以用大木箱子,泡沫箱子、各种盆子、大桶、大罐子等等。建议选择的品种为赤子爱蚯蚓、北星2号、红蚯蚓等品种,这类蚯蚓喜欢生活在腐烂的草堆里、堆肥里、各类粪便、枯枝烂叶堆里、腐烂的菜叶里、烂水果里、以及一些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里。知道了它们的习性就比较好养殖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有机物、垃圾、动物粪便不能直接用来养殖蚯蚓。而必须先堆积发酵,温度下降后才能成为养蚯蚓的基材。还有养殖湿度保持在60-70%,温度在15-25度之间最好。
②坑养法:坑养法就是利用土坑、砖砌坑、破旧动物圈舍、屋檐下、墙角旮旯等地来,也可以用石头磊一个养殖池。这种方式养殖蚯蚓的土坑深度为50厘米左右为最好,面积大小无所谓,坑内加入发酵过的营养土,就可以引入蚯蚓了。后期可以在土上加入一层薄薄的饲料,土壤湿度要控制好。
①果园养殖法:选择地势平坦可灌溉的果园,在树行间挖宽40厘米、深20-25厘米的沟,然后加入各种动物粪便、杂草、秸秆、枯枝落叶等腐烂的有机肥,上面盖一层土就可以了,有机肥的用量大约每亩需要5000到10000斤。还有每隔一段距离就要打开排水沟,含水量要保持在30%左右。饲料田养殖法跟这个也基本类似,在地上加入有机肥,盖上土就可以养殖了,不难的。
②菜园养殖法:菜园的水肥比较充足,如果再加上管理细致,是很有利蚯蚓生长的,产量会非常高。菜园养殖法每亩用有机肥5000斤,一定要等蔬菜苗出土后,或者定植成活后才可以投放蚯蚓。菜园养殖应减少化学氮肥和农药的使用或者不用,蚯蚓的收获期能够准确的通过蔬菜的采摘期来决定。
1养殖场可以用砖木结构、也可以用塑料大棚,北方温室大棚也是可以的,不过代价太高。温度控制在15-25度为最好,最高不能过30度,控制温度的设备一般选择锅炉、太阳能、或者一些大型保温设备,夏天可以采取喷水、通风风措施来降温。大棚的高、宽度,以及面积都没有具体要求,怎么方便怎么来。
2建养殖床也是比较关键的,我们可以建出宽1.5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的矮土堆,内高外低,并且周围要有排水槽。注意防止鼠类、蚁类的危害,还要留出人行过道。
3饲料发酵池的建设,我们可以在养殖现场设置饲料发酵池,这个发酵池在冬天还可以起到提高棚温的作用。我们可以放置各类动物粪便,加入一些杂草、树叶等乱七八糟的让它们自己发酵就可以了。
4注意养殖密度,工厂型大规模养殖的线万条以内,生产蚯蚓每平方米放5斤,前期放幼蚯蚓平方米控制在3万条左右,后期逐渐下降。
5适时补充材料,合理浇水,通常情况下,20天左右时间,蚯蚓就能把前期的动物粪便变成蚯蚓粪,这个时候需要补充材料了。补充材料就是在原来基础上覆盖新材料即可,可以加上稻草,用来浇水保湿,夏天每天至少浇水1次,水不能被污染,必须彻底浇透,最优选择早上或晚上浇水。
2、培养基:富含有机质的污泥,如鱼塘淤泥、稻田肥泥、污水边的黑泥等,采用甘蔗渣等作疏松剂,牛粪、鸡粪等做肥料。
3、接种:9月中下旬,当气温降至28度左右时可引种入池,采集时可连同污泥一起运回,均匀撒在培育池。一般接种15到20天后即有大量幼蚓密布土表。
4、饲料投喂:粮食类饲料、禽畜粪肥、生活污水、农副产品加工后的废弃物均是优质饲料,饲料在投喂前应充分腐熟、发酵。投喂肥料时要注意,先用水稀释搅拌,除去草渣等杂物,再均匀泼洒在培养基表面。
5、日常管理:水蚯蚓培养成功的关键是水环境的好坏以及培养基的肥度。水深保持3-5厘米。早春天气晴朗,白天池水可浅些,夜晚适当加深。盛夏池水宜深些。每次进排水设滤网,以防敌害进入。每隔几天用“T ”形耙拖动培养基1次。
将腐熟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沿着桑园开挖好的沟槽平铺10 cm,然后均匀放入含卵块及幼叫的蚯蚓种,上而再放5 cm的饲料。养殖密度可控制在2-2. 5 kg/m2或1-1. 5万条/m2,原则上前期密度可稍大,后期密度可逐渐缩小。
蚓种放好后,沟上先覆盖一层塑料防蚊网,再放塑料薄膜,泡沫板等防雨材料覆盖。既可防鼠、青蛙等危害又可防雨保湿。
冬季桑园采用加厚养殖床到40-50 cm,饵料上盖麦秸或稻草,也可把冬季桑树枯叶、剪下的桑枝条加厚平铺,再上盖塑料布保温保湿;冬季大棚、蚕室加温需注意火炉必须通烟管,
以防蛆叫煤气中毒,另外,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70%80%,每天通风3一4次,每次30min。夏季结合通风每天浇1次水降温,一般情况一星期浇1次水即可。
除蚯蚓粪、取叫蚯蚓茧或倒翻饲育床,结合喂料每月2 -3次,每次厚度10 cm,力求粪料新鲜透气,降低因粪料堆积过厚除蚯蚓粪不及时对蚯蚓造成感病的几率,为蚯蚓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蚯蚓饲养可分成种子群、繁殖群、生产群,薄饲勤翻,每月给料2次,每次给料厚度10 cm。分期饲养既有利于蛆叫的常规管理,又有利于蚯蚓的繁殖生长,防比病虫害的发生。
蚯蚓经过20天的饲养后,经异体交配产下大量的蚓茧,此时可以把种蚓和蚓茧分离孵化,把分离出的蚓茧、粪料及蚓粪混合物堆成新的养殖堆,保持好温湿度。
蚓茧孵化50%时可在堆上而再覆上10 cm粪料,约经20天即可完全孵化,此时孵化堆中的密度很大,每1 m2可孵叫茧5-6万,应及时分堆处理,可分成2-3份并覆上新粪料饲喂,经过常规管理约经过40天左右即可全部长大。
把从种蚓中分离出的种叫重新搭配后放入新粪料饲喂,20天后即可再次繁殖处理。
蚯蚓的采收时期:一般掌握在成叫环带明显,生长发育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时进行,夏季每月采收1次,春秋季节每1. 5月采收1次,采收后及时补料。
据了解适合大面积养殖的蚯蚓品种有大平二号。这个品种的特点是体长可达五十毫米至七十毫米,寿命长,肉多,繁殖率高,体表呈紫红色,但是体表颜色也会随着水分、饲料等因素而发生颜色深浅的改变。
将牛粪或猪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菌一次,如此重复铺4—7层,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3—4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则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如金菌)。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5—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死亡。
一般来说,蚯蚓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
蚯蚓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蚯蚓养殖的全过程均需充足的新鲜空气。为了保持饲养床始终处于疏松、透气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基料厚度不得超过规定高度,必须时予以削减;饲养一段时间后可适当翻动1次基料,将上、下层基料翻动,调换位置,既可使下层基料疏松、透气,又有助于上、下层基料湿度趋向一致。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以上就是今天有关大面积养殖蚯蚓的所有技术要点,想养殖蚯蚓的农户朋友一定要考虑,并不是每个人都养殖蚯蚓有销路的。